“用采食的橡子和鐵銹扎染:一個連接綠色化學和環境科學的研討會”
化學教育雜志
扎染是一項有趣的活動,可以用五顏六色的圖案給衣服增添情趣。盡管商店里有現成的試劑盒,但大自然提供的染料可以從自家院子里找到的物品中提取,例如橡子和鐵銹。在美國化學學會的《化學教育雜志》上,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利用可再生資源和廢物對棉花進行扎染的“綠色”工藝,本科生可以在最少的監督下輕松完成。該活動將科學、藝術和可持續性聯系在一起。
數千年來,自然界中發現的材料一直被用作染料和媒染劑,這些物質有助于將化合物附著到纖維上。橡子中棕色的單寧可以與橙色的鐵媒染劑結合,在織物上形成深藍色或幾乎黑色。因此,朱利安·西爾弗曼(JulianSilverman)及其同事想展示這些天然染料如何用于扎染,在棉餐巾上制作白色、棕色、橙色和藍黑色的圖案。由此產生的圖案取決于餐巾紙如何用橡皮筋包裹,以及餐巾紙在橡子染液中浸泡和在鐵銹和醋溶液中浸泡的順序。盡管所有的染色液都可以安全地倒入下水道,但研究人員表示,手套、實驗服和護目鏡可以防止染料污染皮膚或其他衣物。
作者感謝曼哈頓學院科學學院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