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采礦電子廢物回收過程中大量排放的新型受阻酚類抗氧化劑和硫類抗氧化劑:對環境來源的新見解”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
制造商在塑料、橡膠和其他聚合物中添加合成抗氧化劑,使其壽命更長。然而,這些化合物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它們遷移到環境中的容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現在,研究人員在ACS的《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上報道,他們在電子廢物回收車間的灰塵中發現了一系列新出現的合成抗氧化劑,稱為受阻酚和硫抗氧化劑,可能會對車間內的工人構成風險。
此前的研究表明,環境污染和人類接觸一類被稱為低分子量合成酚類抗氧化劑的化合物的情況非常普遍。在實驗室實驗中,其中一些化合物對嚙齒動物或人類細胞有毒。最近,制造商推出了一類高分子量合成酚類抗氧劑,也稱為受阻酚類抗氧劑(HPA),具有更好的性能和較慢的產品遷移速度。除了HPA,硫抗氧劑(SAs)通常作為“輔助”抗氧劑添加到橡膠和塑料聚合物中。這些新化合物中的大多數的毒理學效應和環境發生情況尚不清楚。因此,曾立希和同事們希望調查電子垃圾回收中心粉塵中出現的HPA和SAs的情況。電子垃圾回收中心是指拆除和處理大量廢棄電子產品(如筆記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電線和電纜)的車間。
2020年8月,研究人員從中國宜春市一個工業園區的三類電子垃圾回收車間收集了45個粉塵樣本:電線電纜拆解、電子塑料加工和一般電子垃圾拆解。然后,他們使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篩選18個新出現的HPA和6個新出現的SA。所有24種化合物都在灰塵中檢測到:22種是首次,與其他電子垃圾污染物相比,有些化合物的含量相對較高。雖然不同類別的車間的SA粉塵濃度相似,但拆除電線電纜和電子塑料加工中心的HPA粉塵水平明顯高于拆除一般電子廢物的中心。研究人員表示,鑒于電子垃圾粉塵中普遍存在新出現的HPA和SAs,需要對其環境行為、命運、毒性和風險進行進一步研究。
作者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專項支持計劃、廣東省(中國)創新創業團隊計劃、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基金項目和中央高校基礎研究基金的資助。